普高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出台

时间:2023-12-13 11:17:58
普高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出台

普高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出台

普高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出台,1月10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自去年7月“双减”政策公布以来,基础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普高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出台。

  普高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出台1

教育部今天(10日)发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着力克服普通高中办学中“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评价指南》从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5个方面明确了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的评价标准,细化了18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要求各地依据所辖县数、学校数和工作需要,以3—5年为周期,实现对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全覆盖。

在办学方向上,《评价指南》提出加强党建工作和坚持德育为先等2项关键指标。要求把立德作为育人首要任务,制定并有效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具体工作方案。

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劳动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在课程教学上,提出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特别是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理化生实验等课程,有效开发和实施选修课程。强化劳动实践育人,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设立学年劳动周,统筹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好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以及研学实践、职业体验、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

健全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思想品德、社会实践等纳入评价主要内容

为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评价指南》提出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作为评价主要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兴趣特长,突出学生个性特点和主要事迹。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常态化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严格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等评价程序。充分利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及时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学生需掌握1—3项运动技能 1—2项艺术技能

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南》提出学生在校内每天锻炼至少1小时,体质健康监测达标,掌握1—3项体育运动技能,有效控制近视、肥胖。掌握1—2项艺术技能。具有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和校外劳动。在学业上,特别提出具备一定阅读量和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创新精神,有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 完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

为防止抢赶教学进度,《评价指南》提出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统筹制订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严禁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

为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评价指南》提出要完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制订选课走班指南,积极开发选课排课信息系统,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益;高一年级起根据学校选修课程开展选课走班,高二年级起根据学生选考科目开展选课走班。

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和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注重提高学生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学校要指导学生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自身兴趣特长选择选考科目,不得违背学生个人志愿组织要求学生普遍选考特定科目,坚决避免功利化选科选考。

突出教师全面育人实绩 克服“唯分数 唯升学”评价倾向

在教师发展方面,《评价指南》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和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等3项关键指标,在考查要点中明确提出突出全面育人和教育教学实绩,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充分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注重精神荣誉激励、专业发展激励、岗位晋升激励、绩效工资激励、关心爱护激励。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坚持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将教师参与考试命题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等。

升学率不与教师评先评优挂钩

在学校管理方面,《评价指南》特别强调要坚持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在考查要点中明确,普通高中要正确处理考试升学与发展素质教育的关系,将高考升学率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结果之一,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这将有利于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领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理念。

《评价指南》同时提出,把“将办学理念和特色发展目标融入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努力办出学校特色”作为重要考查要点,并特别强调“引导办好每所学校,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从而满足义务教育学生多样化升学需求,使学生能够合理选择适合自身成长发展的高中学校。

《评价指南》还注重发挥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把“落实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和属地招生政策”作为重要考查要点,目的是要促进普通高中学校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招生工作纪律,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维护良好教育生态,切实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政策,并向薄弱学校倾斜,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还特别强调要依法依规规范公办普通高中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管理,严格落实民办学校“六独立”(即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备、专任教师队伍、会计核算、招生、颁发学业证书)规定要求。

优化评价方式方法 防止“一把尺子”衡量不同学校

此外,《评价指南》还对各地优化评价方式方法提出了要求,提出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四个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关注学校办学质量实际水平的同时,关注学校在办学质量上发展提高的程度,科学判断学校为提高办学质量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在关注学校全面育人整体成效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的同时,关注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情况,切实防止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学校的做法,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学校常态化评价网络信息平台及数据库,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通过实地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切实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确保评价真实全面、科学有效。

  普高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出台2

在“双减”落地之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与此同时,高中教育阶段的减负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1月10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评价指南》),从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5个方面明确了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的评价标准,着力克服普通高中办学中“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评价指南》细化了18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涉及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等等。这些规定都有助于转变高中教育阶段的办学理念,督促部分学校把重心放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而不是一味追求考试成绩。

自去年7月“双减”政策公布以来,基础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公众对教育的预期和认识也在逐步调整之中。显然,高中教育也应该和“双减”的精神相适应。

如果小学、初中不补课,结果到高中“加倍奉还”;如果小学、初中不排名,结果到高中“变本加厉”,此类局面一旦出现,无疑会影响“双减”政策和教育改革的实际效果。

去年3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提出不单纯以升学率对教师进行评价,不公布、不炒作“状元”和升学率等,为此次《评价指南》的出台做了铺垫。政策的循序渐进、逐步落实,也构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减负”的闭环,让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无缝衔接。

高中教育有不同于义务教育的特点,在办学实践中也衍生出普职融通高中、综合高中、学科创新高中、国际高中和艺术体育特色高中等多样化的办学类型。因此,在对高中教育进行评价时,也应当避免“一刀切”,保障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对此,《评价指南》有细致的规定,提出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四个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切实防止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学校的做法,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防止可能出现的“教育内卷”倾向,让学生、家长、老师、学校都从“唯分数”“唯成绩”的重压之下解脱出来,更注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价值塑造、创造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高。一言以蔽之,就是让教育回归以人为本。

从“双减”到《评价指南》发布,上述教育政策导向是一脉相承的,是对教育理念整体性的纠偏和重塑,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系列政策形成的组合拳,也让公众看到了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举措切中要害、求实务本,但落地后具体的效果如何,还要看各方能不能积极配合。因此,家长、老师、学校应该一起转变观念、调整姿态、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们打造更优质的教育环境。

  普高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出台3

1月10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其中明确,普通高中要将高考升学率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结果之一,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资料图 新华社发

教育部此次印发的《指南》,从头到尾都在强调教书育人的重要性。曾几何时,不少语数外老师经常霸占体育、计算机课,更不会花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去老师暴力体罚差生的案例比比皆是,有的老师甚至强行拒绝成绩较差的学生参加升学考试,以免拉低班内平均分。针对种种教育病态,《指南》明确要求,学校不得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得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课程安排上必须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特别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全面育人和教育教学实绩。可以说,条条规定都在扭转功利教育下的畸形现象,多方要求都在健全立德树人的教育落实机制。

一个人成绩优异,并不代表他学有所成。有的孩子虽然分数挺高,但在学校里学到的只有知识,却缺失了人生观教育,长大后误入歧途;有的孩子不堪学习压力,以至心理扭曲,行为极端。由此可见,“教书”和“育人”相比,后者的担子显然更重,只有大方向把握对了,才能促使学生快乐地吸收知识,正确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此外,《指南》中的其他要求也都是聚焦落实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重点任务,通过教育评价的引导、改进等功能,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全面育人水准。无论是老师盯着分数、学校盯着排名,还是家长盯着成才,除了自身教育观不够正确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唯分数论”的困局并没有真正破解。将《指南》中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指标落实到位,无疑有利于推动教育返璞归真的进程,也与“双减”的理念相向而驰,从而达到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的最终目的。

《普高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出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