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都是三十吗

时间:2023-12-23 06:32:08
除夕都是三十吗

除夕都是三十吗

除夕都是三十吗, 除夕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大年夜、除夕夜、岁除等等,除夕是农历岁末的最后一晚,与岁首正月初一相连。以下了解除夕都是三十吗?

  除夕都是三十吗1

不是大年三十。因为按照农历年的算法,一年中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如果腊月适逢小月,就没有年三十了。如果最后一个月是大月,那么大年三十肯定就是除夕夜。

我国现同时用两种历法,一种是西方通用的公历,大月31天,小月30天;还有一种是阴历或称农历,是我国古时按月亮盈亏圆缺变化的周期安排的,称之为“朔望月”。

在月亮圆的时候为“望”是十五,看不到月亮时称“朔”为初一。但是,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约为29.5天,并非整数,而一个月的天数必须要用整数表示,因此有时是小月29天;有时是大月30天。没“年三十”也很正常的。

“从农历看,虽然大多时候都是年三十过春节,但没大年三十、到年廿九其实是也很正常的。”王思潮对记者表示。据了解,2000年、2001年、2003年、2006年春节前都没有年三十。

据了解,不单2012年(龙年)春节,2013年(蛇年)春节前也没有年三十。还有专家认为,过年有没有“三十”都没有关系。“人们常把‘除夕’和‘大年三十’当成同一天,其实除夕的准确含义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从天文历法上来讲,除夕既可能是腊月廿九,也可能是腊月三十。

除夕和春节哪个重要?

除夕和春节并无主次之分,因为现今两个节日已经合二为一了。

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通常设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为大年三十。这一天在古时候称为“岁除”,又叫“除夕”。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称守岁。

春节俗称“年节”,古称“元旦”。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民国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传统的、民俗的、真正的“年”,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龙抬头”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由于春节与大年紧密连接在一起,再加上时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们将这两个传统节日合二为一了。

过年有什么传统文化?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期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寸、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

(3)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除夕都是三十吗2

除夕有哪些习俗呢?

1、年夜饭

说到除夕,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年夜饭了,很多外地朋友,千方百计过年回家,就是为了能在三十晚上和家人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年夜饭是一顿团圆饭,南北地稍有区别,不过大部分都会有饺子(团圆),鸡(吉利),鱼(年年有余),有些地方吃面条(长长久久),有的吃年糕(年年高升)。

年夜饭时,全家人欢聚一堂,叙家常,谈发展,子女也借节日,表达对父母的孝敬,现在很多人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务工,一年也就春节这几天能和老人,孩子在一起,所以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说说心里话,拉拉家常。(建议:少看手机,少刷红包)

2、祭祖

除夕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一样,都是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每个地方祭祖形式略有不同,比较简单就是在十字路口烧纸,大部分地方的做法是晚辈拿上元宝蜡烛,冥币等,去坟地请祖宗回家过年。

另外,腊月二十三祭灶节,灶王爷到天庭玉帝处述职,除夕夜会回到人间,所以除夕夜要接灶神,并且要在厨房换上新灶灯并在灶龛前燃香,然后由全家中的最长者在天地桌前主持接神的仪式。

3、贴春联、贴福字

关于贴春联、贴福字,在前面两篇文章有专门介绍,所以这里就简单说一下,春联贴时最好在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贴,而且要注意上联下联不要贴反,关于如何识别上下联,这里不多做解释。贴福字也有很多讲究,比如大门的福字,应该正贴,福字贴单数,最好贴一个。

4、放爆竹

传统新年有燃放爆竹的习俗,这个源于一个历史传说,据说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逢三十,都会祸害百姓,怪兽最怕三样东西,“红色”、“火光”、“炸响”,所以在除夕放爆竹,当然敲鼓也可以。

说到放爆竹,这里特别提醒,一定主要安全燃放,小心火灾或者炸伤,最好还是不要燃放,买鞭炮要花钱,放鞭炮有危险,最重要的是污染环境。

5、压岁钱

通常在吃完年夜饭后,有长辈发给晚辈,鼓励晚辈上进,努力,也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这里多说几句,压岁钱其实是一种民俗,重在意义,不在形式和金额大小;

但是这几年的压岁钱变了味,攀比金额,动辄就500元、1000元,大部分务工人员,我想工资都不会很高,而且挣的都是辛苦钱,回家过年,压岁钱就好几万出去,谁不心疼,过年本身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别让这些事情弄的闹心,所以压岁钱给个50元、100元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攀比。

  除夕都是三十吗3

你家乡除夕有哪些习俗呢?

除夕传统习俗一: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除夕传统习俗二:贴春联

春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平仄合律、对仗工整,用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

除夕传统习俗三: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除夕传统习俗四:祭祖

据民俗专家、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介绍,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

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除夕传统习俗五:压岁钱

压岁钱,又称压祟钱、守岁钱等。 年夜饭之后,长辈会发压岁钱给晚辈,因为是用红色的信封袋(红包袋装),故又称红包,中国古代也有用红线将一百个铜钱串成一串外形类似麦穗,表示长命百岁。

其中一个说法是岁与“穗”同音,在一些庙宇,会有不少信众等待上头香,插上新年庙宇香炉的第一炷香,据说代表吉利与神明一年的护佑。

除夕传统习俗六: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

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除夕都是三十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